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鬥士-林連玉先生


 誰是林連玉?

林連玉(Lim Lian Geok1901/8/191985/12/18)是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工作者、教育家,出生於中國福建永春,原名林采居。
他畢生堅持「民族平等,語言平等」的信念,致力維護華文母語教育和積極爭取把華文列為馬來西亞官方語文之一。林連玉疾呼反對《1961年教育法令》(又稱《達立報告書)強迫華文中學改制,極不利於華教發展的條款,聲稱津貼金寧可不要,獨立中學不可不辦,只為延續華文中學一脈香火的獨中基於民族文化不可亡的原則,終於被教育部長取消教師註冊。同年,他被馬來西亞聯邦政府正式褫奪他的公民權,理由是:
(1)故意歪曲與顛倒政府的教育政策,計劃的激動對元首及聯合邦政府的不滿
(2)動機含有極端種族性質,以促成各民族間的惡感與仇視,可能造成動亂。他被迫展開一場歷時三年的法律鬥爭。
他從此隱居在吉隆坡二十年。198512月18逝於吉隆坡林連玉在吉隆坡隱居二十年的這段期間是出奇的寂寞和清苦的,但是在他死了之後卻又很出奇的震動和偉大。林連玉在生前的訪探者稀疏,甚至連他的生計也曾成問題,但是在他死的時後卻立刻出現上萬人空巷送葬的場面。他死後被馬來西亞華人教育界人士稱為「族魂」,也有人稱他為「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之父」和「華教第一鬥士」。1987年宣布把林連玉逝世日1218日定為華教節,以纪念林連玉先生對華文教育的貢獻,也希望藉此宣揚他的多采多姿、共存共榮的主張,並貫徹他的理想


發跡的社會背景


       林連玉小時候在中國鄉下成長而少年在廈門度過,1924以破記錄成績畢業於集美學校師範部文史地系,受挽留在母校服務。早年的中國教育奠定了他良好的中國古文基礎。林連玉的教育是純中文的,具有「儒家思想和儒者姿態」。然而1927因中國時局動亂,學校被關閉來到南洋,他先後在霹靂州愛大華及印尼爪哇任抹阜任教。 由於他喜歡在報章上發表言論,引起了荷蘭政府的猜忌,他當時趁這個機會離開到馬來亞巴生共和學校服務,而從此改名「連玉」。1935,他在吉隆坡尊孔學校(後來改為尊孔獨中)任教一直到19618馬來西亞政府驅逐離校為止,期間致力於維護華文教育,主張民族、語言平等,推動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教總)和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的成立。
        廿世紀初期從中國到南洋的知識分子都是生長在孫中山等人鼓吹華僑參與反清革命的動蕩年代,內心自然地充滿了為華人民族以及其他對抗強權奮鬥的正義感,深層心態多少具有一點「中國情結」。大部分當時的華人居住在馬來亞的目的只是為了賺夠錢就回中國,而且多數人也不通當地語言,因此經常遭到當地土著,以及一些英國政府的一些不好的官員們的排斥和歧視,在這方面林連玉對於民族平等是憤憤不平的,而且他後來也激勵大家爭取華人公民權。同胞情緒或「中國情意」在今天的馬來西亞華人民間還依然存在着,但只是表示要緬懷當年馬來亞華人反清革命先烈們,還要教育青年一代學習他們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的精神,也認為這會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並無要求說一定要回中國,但發揚中華文化的事項受到中國來訪的大使程永華也對此高度讚揚。

心得


        對於林連玉先生的事蹟能有所認識,應該歸功於一位馬來西亞的華人室友。如果當初沒有林連玉先生致力於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保留,我想現在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可能不復存在。室友曾提及,馬來西亞獨立中學的華文文憑早已為世界所接納,卻唯獨不能申請馬來西亞本國的大學,導致馬來西亞出國留學生數量一直很多。在全世界都在爭奪人才的同時,馬來西亞的政府卻對不斷流出的華人人才視若無物,其對華文教育的打壓更是令人心酸。那種對政治的無奈與不滿,想必當時林連玉先生一定有更深的體會吧。這是活在語言統一的台灣的我們無法想像的痛。
         透過這次報告的了解,很慶幸自己能很安逸的生活在台灣,接受屬於自己的語言教育,同時,更感恩有林連玉先生的堅持和犧牲,延續了屬於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記憶。我想也只有族魂二字才能夠配得上他的付出吧。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hk/%E6%9E%97%E8%BF%9E%E7%8E%89

Facebook林連玉先生
http://www.facebook.com/pages/lin-lian-yu-Mr-Lim-Lian-Geok/175318512074#!/pages/lin-lian-yu-Mr-Lim-Lian-Geok/175318512074?v=info


光明日報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6730?tid=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