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期末報告分工: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當地藝人的特色

我是負責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當地藝人的特色的南君^^在網路上蒐尋過後,有找到一筆新聞資料,個人是覺得應該對於我們期末的報告會有不小的幫助,而又以馬來西亞的資料最多,菲律賓的部分只簡單介紹了一些他們的審美觀(下方有整理過後的資料),印尼的部分似乎找不太到跟當地藝人特色有關的資料,比較多是當地傳統的舞蹈等等...所以這部分可能就比較沒有辦法了!那如果有甚麼地方還需要做修改或是還要更多的資了可以再跟我說~~~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歌手瞄准全球華人心靈

中新網9月26日電 近十幾年大批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歌手有計劃地以台灣為基地,拓展中國大陸市場。台灣成熟的華語流行音樂工業、自由的創作環境、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化了全球中文流行音樂中心的地位。香港最新一期《亞洲周刊》刊登文章《馬新歌手瞄准全球華人心靈》,作了介紹。原文摘編如下:
  來自新加坡的蔡健雅,月前在台灣金曲獎一舉奪得最佳女歌手獎及最佳製作人獎,來自馬來西亞的曹格則勇奪最佳男歌手獎。其實,這是台灣流行樂壇的一個縮影。近十幾年來,台灣成熟的流行音樂製作環境,吸引了一批批的馬、新歌手以台灣為基地,發展音樂事業。他們將不同風格的音樂帶進台灣,互相激蕩,豐富了全球華語流行音樂的內涵,成為全球中文流行樂壇的一股重要力量。
  台灣作為全球中文流行音樂中心,吸引了全球的中文歌手,但其中以來自馬、新的歌手與音樂人數目較多,而且較有計劃的到台灣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台灣的唱片公司為尋找新面孔而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發掘新人,而不少馬、新的年輕音樂愛好者,也以到台灣發展作為努力的方向。這些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歌手及音樂人,包括巫啟賢、柯以敏、陳潔儀、許美靜、關德輝、光良、品冠、梁靜茹、“阿牛”陳慶祥、蔡健雅、孫燕姿、戴佩妮、阿杜、張智成、張棟梁、林俊傑、林宇中、曹格、陳偉聯等,以各自的獨特風格到台灣發展音樂事業,使華語流行音樂百花齊放,為個人事業、台灣樂壇,及歌迷耳福,創造三贏局面。
  台灣相對自由的創作環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吸引海外,尤其馬、新華人到台灣發展音樂事業的重要原因。馬、新以中華文化相對邊陲之地,卻能夠出現不少中文歌曲創作人及歌手,受台灣輸出的文化“軟實力”影響最大。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台灣的校園民歌“催生”了新加坡的“新謠”和馬國的“激蕩工作坊”等華語歌曲創作風潮,到近年台灣蓬勃的電視綜藝節目,透過有線電視及互聯網,傳送到馬、新,影響了馬、新年輕人的表演風潮,也間接為台灣流行音樂培養新血。例如近年台灣的《超級星光大道》節目,就吸引了馬國年輕人參加,馬國新人林建輝就因為表現不錯而被唱片公司看中,正籌劃出片。
  華語音樂市場不僅使馬、新的歌手及創作人嚮往,也成為一巨大商機。新加坡名製作人李偉菘、李偲菘兄弟,就在新加坡開設了音樂學校,為有意進軍歌壇的青少年進行有系統的培訓,其中孫燕姿就是他們的成功例子。從“新謠”時期即成立的海蝶公司,也設有演藝訓練學校,成立版權公司,培養詞曲創作者,有計劃的推廣優秀作品。海蝶的腳步更拓展到馬來西亞、台灣、中國大陸,成為一個國際音樂集團。
  獅城創作人受台灣啟發
  海蝶集團創辦人之一、現任該集團藝人與產品定位總監的許環良表示:“台灣是華人社會中人文面比較豐富的,表現在社會的包容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新加坡從事新謠創作的許環良說,轉折點是一九八五年,當時他到台灣參與《明天會更好》大合唱,認識了羅大佑、李壽全等華語音樂中堅分子,深受啟發。此後,他經常游走台灣,從事幕後工作,吸收了很多人文養份,並思考讓新加坡歌手進入台灣發展。
  台灣資深唱片宣傳傅孟儒指出,最早引進新馬歌手到台灣的是滾石唱片,該公司在新馬的海外部有計劃地發掘當地有特色的藝人,因為就營銷策略而言,當地藝人若能走出該國到台發展,很容易就變成國際議題。
  來自馬來西亞的光良近年以風格清新的《童話》等歌曲,紅遍兩岸三地。他的經紀人孔勝民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畢竟華人市場很小,當地的娛樂市場都以可以到海外發展為目標,順理成章的他們就會很關注台灣的音樂市場,台灣也成為華語歌手是否走紅的標準市場。
  傅孟儒指出,台灣這五年來重視歌手實力,不以外型取勝,而是以唱功為主,所以像曹格這種外型並不特別突出的藝人也能闖出一片天,到新馬發掘歌手也是基于這樣的概念,滾石最早發掘的馬國歌手是光良和品冠,後組成“無印良品”,兩人和聲優美、清純,在台灣一炮而紅,成為當年“滾石的年終獎金”。
  事實上,在國際公司夾攻之下,台灣唱片公司只能另闢戰場突圍。傅孟儒指出,台灣一直希望發掘新的聲音,藉外地歌手來衝擊市場,引進新馬歌手其實是一種廣納百川的思維,值得肯定。他透露,近期內會有馬來西亞歌手龔柯允來台演出,此人歌聲、外型均很突出,“來頭不小”,極可能一炮而紅。
  孔勝民表示,新馬地區歌手在創作部分比較讓人印象深刻,可能是創作上比較清新,較易為人所接受,這或跟他們生長的環境有關,他們比較純樸,所以做出來的音樂也比較清新,跟那些媚俗的歌曲有很大的不同。
  許環良表示,近年國際唱片公司大舉兼並台灣的唱片公司,對音樂的發展造成破壞,原因是這些國際公司的重點是如何在短期內提升市場占有率,以便創造最大利潤,所以就往偶像路線發展,而新馬相對的受到的衝擊較小,所以還是能夠很努力的做音樂,因而不斷有好作品及好歌手出現。
  至於歌手培訓過程,孔勝民說,“藝人其實就是唱片公司的商品,只要有商機,公司就會去創造”。培訓馬、新歌手主要是在加強面對媒體及服裝造型方面。以“光良品冠”為例,當年他們在馬國發的第一張專輯《掌心》,以台灣業者的眼光而言,很老土,但在馬國卻很紅。他們到台灣發展後,發行的第一張專輯也是《掌心》,但造型、設計等都要重做。
  台灣種子音樂總經理田定豐說,培訓是要找出歌手的特質,從本質出發,例如創作方面加些什麼,“只是給指導,不是改造他們”。以光良為例,他的音樂定位清楚,就是“純情情歌”。
  田定豐在唱片行業有二十年經驗,從底層做起,做過宣傳、企劃、製作等部門。他說,台灣是大中華流行音樂重要一部分,從八十年代滾石、飛碟唱片公司相繼成立起,音樂工業就開始成熟,到今天已執全球華人社會牛耳。
  田定豐說,中國大陸崛起,台灣人才可以幫助大陸歌手成長,台灣的流行音樂在大中華最早工業化,最成熟,台灣也是一個製作中心,是搖籃,從台灣往外擴散,“台灣的地位十年內不會改變”。台灣的製作環境甚至比美歐美,孔勝民指出,台灣擁有全球最多台的“五百萬台幣的數位盤帶”。
  馬國的歌手及音樂人能夠獲得當前中文歌曲最重要的市場兩岸三地的認同與接受絕不是偶然的,這不僅在于來自馬國的音樂創作有其獨特性,也因出產自馬國的歌手有先輩南來不屈不撓的打拼精神。
  28舞台(28 stage)負責人黎德驊表示,馬國歌手走向海外發展的趨勢基本上可以分三個階段,即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巫啟賢及柯以敏為代表人物的馬國歌手、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紀初的光良、品冠、梁靜茹及阿牛等代表歌手;近代也湧現不少歌手,他們以張棟梁、曹格等人為代表歌手。
  在娛樂界擁有十七年經驗的黎德驊指出,馬國歌手及音樂創作人走向海外是必然的道路,這是因為馬國的市場太小,而馬國歌手要獲得國際的認同與接受,首先必須到台灣發展,並以台灣作為進入中國大陸的橋頭堡。不過,她指出,隨著台灣的演藝業走下坡,歌手皆往中國大陸走,一些馬國歌手也開始跳過台灣,直接進軍中國大陸市場。
  作品純樸較無商業味
  馬國資深音樂創作及製作人周金亮表示,馬國歌手一般上都是在本土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後,才被安排到台灣發展,再以台灣的包裝及呈獻方式打入中國大陸市場。他說,台灣的製作費用雖然較高,不過台灣擁有所需的配備及人才,這讓作品及歌手的演藝有質量的保証。
  周金亮在零一年就參與了中國音樂製作工作,這包括成都資金、香港導演、中國演員、馬國製作的《愛在陽光燦爛時》電視音樂劇、新疆開拍的《為了你幸福》等。在馬國,他則擁有音樂製作公司──音樂通勝,旗下歌手包括目前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宇珩。
  周金亮認為,馬國創作歌曲能夠在兩岸三地獲得接受,這主要是馬國的音樂人創作並沒有太強的商業企圖心,保留為興趣而創作的信念,因此較沒有商業的味道。他說,馬國的歌曲創作的特色是容易唱、聽得懂,同時也唱出一般人心裡的想法,因此容易引起共鳴。“中國的歌曲讓人可以感受到鄉土的滄桑、香港歌曲則流露市井小民的心聲,而台灣歌曲則讓人感受到一個人躲在陰暗的角落敘說自身的遭遇,馬國音樂卻是讓人感染那股休閒與熱情的氣息。”
  馬國不僅有著名的歌手揚名海外,也有許多創作人的歌曲獲得海外音樂人的接受,這包括早期的陳敬瑜、陳敬詩兄弟、田鳴、曾錦昌、洪瑞業等人。洪瑞業曾為許多馬國及海外歌手創作歌曲,其中《勇氣》也帶紅了梁靜茹。此外,讓台灣歌手黃品源紅遍大江南北的《小薇》,也是出自馬國的創作人阿弟。
  華語歌曲獲得不同養份
  在光良、品冠等人在海外受歡迎後,也激發了馬國華語歌手與創作人的信心,讓他們看到本身的方向與前景,這刺激馬國的演藝事業發展,使馬國歌手能夠源源不絕的到海外發展,為全球華人演藝圈提供多元化的歌手與作品。
  不過,新、馬歌手在台灣能闖出一片天,並非易事。亞神音樂平面媒體企劃莊東翰指出,東南亞各地語言不同,華語只是其中一種,語言跟發音都會影響表現,在這種情況下,馬、新歌手卻能以華語歌曲闖入台灣市場,顯示出台灣流行音樂的多元性與包容性。
  莊東翰認為,東南亞各地對華語流行音樂都有正面貢獻,“它們使華語歌曲這棵植物得到各種不同的養分”,而得以欣欣向榮。(童清峰、林友順、蕭偉基) 【編輯:官志雄】

資料來源:http://news.sina.com/oth/chinanews/201-104-103-107/2008-09-26/02033323308.html

-------------------------------------------------------------------------------------------
菲律賓的部分:
雖然菲律賓受中國影響很深,但它西化更深!所以基本上它的審美觀也是時歐美的,
也就是傾向認同體態豐潤、胸部豐滿、樣貌成熟性感的路線,就是喜歡很有肉感的身材以及成熟的臉孔,沒看到有多少的紙片人明星或卡哇依藝人,不相信嗎?
菲律賓時常雜誌的封面女郎都是這種style,大家來看看~~





她叫Heart Evangelista,是菲律賓娛樂圈裡歌、影、視、綜藝等多方面發展的當紅藝人,也是走肉感路線!她只有24歲....是一位中菲混血兒。

 帥哥:

這位帥哥叫Richard Gutierrez,是菲律賓電視、電影演員以及模特兒,不知為何,最近比較紅的男藝人都是短髮,是不是覺得跟下面那位帥哥有部份相同的特質?

 菲律賓的帥哥品味大概是這款style--很Man、短髮、俊朗、帥氣、皮膚黝黑、有男子氣概等,日系在這裡不行 但是韓劇超流行的。基本上,用我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古天樂型的帥哥在這裡比較吃得開。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balaibomba/article/23629862
-------------------------------------------------------------------------------------------

以上是我目前蒐集到的資料,如果還有需要甚麼或是哪部分要改的話再跟我說噢^^!!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東南亞報告

經過了一個小小的討論後我們產生了一個新主題:
在台灣的東南亞藝人及他們對台灣的影響

動機:
       在東亞,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會互相影響彼此,像很多日韓國家的歌手和偶像團體的音樂也對台灣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常常忽略了其實東南亞國家也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只要認真的想一下就會發現其實現在很多在台灣的歌手其實都不是台灣人,而是來自馬來西亞或是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像是現在在台灣很有名的梁靜茹就是來自馬來西亞,其他還有像曹格、張棟樑、林俊傑等都在台灣發片或是演戲,或是再一些選秀節目上,很多參賽者就來自東南亞地區,甚至有些在當地都還有發過唱片,但還是會到台灣來參加歌唱比賽,就很好奇他們怎麼會選擇台灣又是怎麼來到台灣發展的,而且台灣並不像中國大陸,人口眾多有無限商機,為什麼會願意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如果沒有來到台灣,那留在東南亞國家的歌手又會有甚麼不同的發展,會不會有不同的模式或是發展空間,然後那些東南亞國家的藝人又對台灣的演藝文化有甚麼不同的影響,增加了哪些不同的新色彩,我們覺得這個方面可以好好地思考一下,不同於那些在台灣的移民像是外籍新娘,或是外籍勞工之類的角色,他們是有甚麼不同的原因所以來台灣發展的呢?

報告大綱:
1. 簡單列出幾位東南亞藝人在台灣發展的例子,有甚麼不同的經歷或是有沒有被以不同於台灣本地歌手的方式對待,他們會來到台灣發展的原因是甚麼。

2.那東南亞當地發展的歌手有甚麼不一樣的特色,歌曲內容有哪些類型,發展模式有哪些不同層面,來台灣以後會有甚麼不同的變化。

3.這些東南亞藝人對台灣除了增加了演藝文化的多元性外,有沒有造成甚麼更多方面的影響,像是電影或是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這是我們目前大概的方向,還是可以在下面回覆提供不同的意見
如果有更好的主題可以做的話我們還可以再修改。